我是足夠好的語言治療師嗎?

想要跟大家聊聊心裡話,聊聊關於「我」,「是不是一個好的語言治療師?」 而為什麼要打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來自於有個追蹤靜靜老師的讀者私訊靜靜老師,分享自己近期在工作上有點煩惱,想要聽聽我的意見,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好的語言治療師呢?』,還有進入職場之後,我是如何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治療技巧的~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聊聊心裡話,聊聊關於「我」,「是不是一個好的語言治療師?」

而為什麼要打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來自於有個追蹤靜靜老師的讀者私訊靜靜老師,分享自己近期在工作上有點煩惱,想要聽聽我的意見,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好的語言治療師呢?』,還有進入職場之後,我是如何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治療技巧的~

如果你也對這個主題有感,或是最近也糾結於這個內心的疑惑,就來看看靜靜老師對這個主題的想法吧~

你認為好的語言治療師應該是什麼樣子?

由於語言治療師這個行業在台灣還不算是人人皆知的行業,雖然近年來因為有各種媒體廣告宣傳與KOL分享,語言治療師這個行業有愈來愈多人認識了,但通常靜靜老師跟不認識的人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時,大家普遍對於『語言治療師』這個行業有個「理想」與「期待」,期待我們是既專業又有耐心,且與特殊族群與需要協助的身心障礙人士相處上,總是有滿滿的熱忱。

甚至期待每個語言治療師都能夠是個通才,既擅長語言、言語復健、又擅長口吃治療,甚至是對嗓音很拿手,又或者是遇到每個病症與個案時,總能得心印手,且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又總能充滿幹勁與動力,不會對於患者和個案有任何的負面情緒,愛孩子、也愛成人患者?也總是能夠溫柔且堅定地應對當個案或家屬對我們做出不尊重行為。

但,實際上真的能夠總是如此嗎?

我需要是人人好,才能夠當語言治療師嗎?

語言治療師是一份與人有大量互動機會的職業,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人,工作的成就感以及滿足感多半來自於與我們所服務的個案之間的互動,藉由評估過程的理解與傾聽,我們得到了個案的能力基線,然後藉由策略的擬定與修正、調整,我們協助個案發展出適合它們的溝通能力以及吞嚥相關能力的回復,這是一份相當需要與人相處以及溝通的工作。

但人人好,是必要的嗎?身為一名語言治療師能否總是在與人相處時面面俱到,在所有時刻不懈怠地顯露出我們的耐心與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我想是困難的,也過於苛求的。

不上進,可以嗎?

身為一名語言治療師,我們的學習之路並不會在通過國家考試拿到執業證照後就停止。在台灣,醫事人員必須遵守定期更換執照的規定,而換照的標準在於必須累積足夠的「醫事人員繼續教育時數」,才能夠在執照年限到達的時候換得下一張執業執照。


而語言治療師的學習旅程,除了基本的教育時數需要達到,如果治療師想要進修各種針對特殊族群的治療手法,還需要另外拿出大手筆的金錢,工作之餘還要花費大把大把的休息時間來上各種課程,如果剛好課程不是台灣有代理,或是協會協助舉辦,很有可能還需要在半夜或凌晨跨時區的上課,真的是非常地辛苦~~

另外,由於語言治療師在大學四年(還要扣掉一年的臨床實習)學習的理論基礎,其實是無法完全cover掉正式進入職場後遇到的所有個案種類,額外的資料以及閱讀書籍對於一位剛出社會的小菜鳥治療師可能是重要且需要的。

當然,上這些換照以外的額外課程以及購入書籍閱讀並不是必要的,靜靜老師也知道有部分的治療師是不會額外做這些專業知識的進修,當然這就是個人的選擇,但對靜靜老師來說,作為一名能夠在臨床上協助個案的專業人員,所謂的「上進」是需要的,需要讓自己與時俱進地提升相關的知識、改變舊有過時不適切的觀念,才能夠對我們的服務對象負責任。

進修方式只有閱讀與升學?

而關於「進修」,靜靜老師的想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對我而言,學習與成長一直以來就不是只能發生在學校中。

書籍、Podcast、電影、各種影片甚至是出國,都是我認為能夠讓自己成長與學習的地方,選擇讀研究所、博士又或者是出國讀書,都是一種學習的「選擇」,選擇這些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研讀特定的專業知識,也能夠體驗到各種計劃的執行與預備過程,累積不同的人脈。

然而,我們並不是只有靠著研讀學位才能夠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語言治療師」。

語言治療師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向個案證明我們的學歷有多高以及看了多少書,而是「幫助」個案。

高學歷以及大量閱讀可以幫助的是我們自己,提升我們的知能與自信,對個案的幫助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能不能讓這些間接的優勢,落實到個案身上,也有賴於治療師的素質與態度,我所遇過最能夠幫助個案的治療師,都是來自於治療師的「態度」,願意傾聽且理解個案的需要,然後與個案和家屬討論出適合的計畫,一起努力,不會將自己對事情的價值觀強加於個案和家屬身上,希望個案遵照自己的想法執行,如此,在我的眼中才是一名「好」的語言治療師。

請為自己的不一樣好好地感謝自己

該如何讓自己工作與生活平衡?

對我來說,治療師的身份,一直都是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

我們的工作是協助個案以及家屬,也就是在這份工作上我們是「給」的角色佔較大的比重,而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在「給予和輸出能量」,我們必須讓自己有「收」、有更多的體驗以及穩定且持續的情緒補給,才能夠在工作上維持並持續提供專業服務。

而當我們遇到需要喊暫停,以及停下來求助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向其他人舉起手,這是認識、並覺察自己的能力限制,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個案負責。

我需要很厲害才能是好的語言治療師?

語言治療師的這份職業,是一份一直在累積的志業,我們不會在一開始就很厲害,拿滿殺敵的武器,又或者是「總是準備好的」,這是一份慢慢成長的工作,伴隨著愈來愈多的互動經驗與治療嘗試,我們會慢慢地在這條路上累積晶體智力,這些都會是我們的武器,而且會愈陳愈香,因為這些經驗是年輕輩治療師所沒有的,而年輕輩的治療師同樣可以善用我們的流體智力,體力與思考速度可是這時候的超強加速器呢~

  • 流體智力:泛指個體天生的能力,包含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等解決新穎問題的能力。
  • 晶體智力:經由後天的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能。

別總在他人的眼裡,尋找自己的成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