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語言治療師後 經歷的轉念

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你,相信一定是對這個主題有些興趣、有些好奇,猜測你可能是一名在職的語言治療師,又或者是「想要成為語言治療師」,又或者是你是一名家長,希望更了解語言治療師的工作與心態,不論你是誰都沒關係~也歡迎你一起走進靜靜老師的文章中,帶給你一點點的想法。 承接上一篇的《成為一名語言治療師的起心動念》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靜靜老師想要來談談我在成為語言治療師後,我的心境變化以及面對市場供需等問題不斷襲來時,我經歷的轉念與想法,希望能夠幫助也正在苦惱、猶豫、擔憂的你~

哈囉~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你,相信一定是對這個主題有些興趣、有些好奇,猜測你可能是一名在職的語言治療師,又或者是「想要成為語言治療師」,又或者是你是一名家長,希望更了解語言治療師的工作與心態,不論你是誰都沒關係~也歡迎你一起走進靜靜老師的文章中,帶給你一點點的想法。

承接上一篇的《成為一名語言治療師的起心動念》文章,這篇文章靜靜老師想要來談談我在成為語言治療師後,執業幾年下來我的心境變化以及面對市場供需等問題不斷襲來時,我經歷的轉念與想法,希望能夠幫助也正在苦惱、猶豫、擔憂的你~

面對市場的供需失衡可能出現的問題?

談到「語言治療師飽和」的議題,其實早在四、五年前剛創立粉專時,我就開始回答這類型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斷地被提出來做討論,想當然一定是因為它帶給了正處在這個產業的你和我,以及正準備投入這個產業的你,心頭上那不穩定的波動感。

先說,這個問題若是花費太多的心力去思考,則會愈想愈被現實的恐懼壓得喘不過氣,我們總會預想到最壞的情況,然後以為就此天崩地裂,萬劫不復,自己所投資的青春、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但真的是如此嗎?

截至2024年,時間往前推5年左右,台灣擁有語言治療科系的校系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廣招所有剛從高中畢業的莘莘學子,進而擴增了每年加入市場的語言治療師數量,優點是對於患者端,語言治療課程更容易排到了!但相應出現的市場供需過剩等問題則慢慢浮現出來。

也因為如此,語言治療師在薪資福利爭取上的話語權漸感勢弱,過去是語言治療師挑選工作,現在則是工作挑選語言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不再擁有其在職場上的優勢,漸漸地步入其他飽和產業的後塵…

看到上面的描述,大家有沒有被嚇壞…

其實,靜靜老師並沒有要嚇唬大家,因為這正是目前我在台灣醫療健保產業上,的的的確確感受到的無力感,我也如實地告訴大家,並不想營造過多的美好想像,讓大家對於這個產業有太多不符合現實感的美好想像。

正視問題,才有機會解決它。

了解問題的來源才能正確看待自己

而為什麼台灣語言治療師的地位,會有這般的落差,五年前在職場上可能是相較於其他相關產業上的優勢行業,我們有更多的工作選擇,以及更好的待遇、福利,如今卻只能被迫接受資方的差遣?

其實這個問題是必然會發生的,而且靜靜老師是親身感受到這漸感勢弱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健保市場的語言治療師,這個感受度會更深。

由於語言治療在健保體系的不被重視,以及其給付點值低等問題,資方(通常是開設診所的醫師)通常不會願意增設過多的職位給語言治療師,再加上語言治療業務不如其他復健產業來的產值高,同樣的時間和空間,至多能夠承接的案量有限,因此「語言治療其實是不太讓資方賺錢的部門」。

然而這並不代表「語言治療」的需求是下降的,語言治療師的需求其實是相當明確的,0-6歲的早期療育業務,以及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需求,語言治療師所能夠提供的醫療服務必定被包含在這兩個年齡區間,也就是說,「市場其實有需求,只是因應需求量而生的人力配置制度尚未跟上,導致市場需求既不被完全滿足,語言治療師也找不到滿意的職缺」

接受台灣教育的我們,成長過程中受到社會氛圍的推波助瀾,總是容易將自己對於一個社會的價值,取決於別人怎麼看我們,並常以市場給予的薪資高度,來評斷自己是不是正在對的道路上。

然而如果遇上了上面提到的窘境,很容易就會形成在職業和志業上的自我概念危機,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被市場需要,所以只配得較低的薪水,五年前成為語言治療師可能是你人生的高光時刻,五年後卻無法為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

成長於小島國缺乏看世界的格局

台灣這個小海島,正因為缺少泱泱大國的地利資源與優勢,再加上國際地位低落等原因,我們缺乏了「更寬廣」的視野和眼光,常常只將眼光和注意力放在眼前看到的小成功、小確幸、小不幸。

過度關注社會上的「芝麻小事」,以及與我們無關且不重要的社會新聞,同事、大學同學的八卦,誰又跟誰結婚了,誰跟交往多年的另一半分手了….這些不重要的事情,佔據眼球和注意力的時間長的不可思議,因此總是容易將眼前看到的結果,解釋為不可改變的僵局。

我們的小島思維,缺少去探索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可能,以及各種人生選擇的思考方式,一股腦地將所有的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缺少讓自己前進、改變的推力,容易滿足於當下的小成就,因此間接造就了市場變化就能夠決定一個人去留的處境。

「之前的人總是….」、「她以前…..就….」

陷入邏輯誤區的我們,總是習慣以「前人選擇的做事方式」,視為自己也應該遵守這樣的「標準成長軌道」在職涯規劃上若自己不跟著前人走「標準成長軌道」,彷彿就是「不足」或「異類」,看到大家去讀研究所我就要跟著去,看到大家都去上某個課程,我就要趕快去報名,只因為怕自己跟不上,但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何要這麼做嗎?

社會氛圍讓我們不敢「不一樣」

身為東方社會下的小島民,台灣的社會文化以及被傳承、推崇好幾個世代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總是壓抑心裡的渴望。

身為「治療師」,也可以是「想賺錢的」

「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並不該被譴責」,想要賺錢不可以太顯露,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不可以太張揚,因為談錢傷感情,談錢就太市儈了…在社群上分享自己努力而來的成就,會刺傷別人、讓別人感覺不舒服…

我們為什麼活得那麼不自由,活在別人的嘴裡、眼裡?

因應著這樣的社會以及尚未跟上的福利制度,期待有招一日能夠發起社會運動改變不合理的職場環境與制度,但現階段我們可以在兼顧本業的前提下,盡可能為自己找尋更多的可能,多涉略自己專業以外的知識,別為自己的生活模式設限,嘗試踏出第一步,覺得不適合再回來,再做出更多的嘗試!前進三步後退兩步,仍是進步!

我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下,傳統的謙讓、不顯露等美德的展現,並不會讓我們在這個世代活的更有自尊,不同的世代也該讓舊思維更迭,才能不輕易被來不及跟上時代的制度給淘汰了!

去一趟開闊眼界的旅行吧!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狹觀,人生與職涯的排列組合絕對不會只有一種,人生目標應該是為了好好生活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好好工作而生活不是嗎?

你應該也不想在離開世界前的最後一刻,是感嘆自己沒有更多工作的機會吧?,當然,這留給大家自己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dex